现代服务与传统物业管理服务比较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这与传统服务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服务业特征传统物业服务特征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形成的新的生产性、知识型、公共服务业。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环境,对物业及配套设施进行管理服务的传统型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高增值服务,产出附加值高。根据顾客需求,以传统、简单的手工作业为主提供服务,投入产出比较低。高文化品位、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提供服务质量支撑。人力资源匮乏,结构不尽合理,高能级、高学历人才较少。技术含量高,现代新技术运用能力强,服务产品改造升级周期短。服务手段简单,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产业链发展呈集群性特点,产业融合特征明显,产品服务具有差异化。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模式居主导地位,服务供应链发育不够成熟,专业化能力较低。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通过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实现服务价值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边界狭窄,价值创新局限,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
从上述分析对比可以看出,物业服务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服务业的范畴,制约其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主要瓶颈在于:
传统作业是物业服务的常态手段。以上海为例,保洁、保安、保绿和保修是大多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常态。上海5.51亿平方米居住房屋建筑中售后房、老旧住宅小区占了近五成,240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中有七成多沿用的还是传统的“四保”模式,其服务理念、行为、内容、手段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很不相适应。
劳动密集难提升价值效应。上海物业从业人员总数将近40万,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但行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并不理想。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因为人员多、收费价格低、物价和劳动力成本的刚性上涨,造成入不敷出,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左右,发展环境相当艰难。
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低下。上海物业服务从业人员中维修、保洁、秩序维护、绿化养护人员占总数84%以上,初中至高中学历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二。在服务群体中技术含量较高的维修人员,技术等级也比较低,拥有初级、中级职称的维修人员合计尚不足岗位总数的5%。导致整体队伍素质不高,员工的收入普遍较低。
造成行业面临发展困境,有市场培育、政策法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要改变这些因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要实现物业服务行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发展,需要持续不懈的技术改造和制度创新。靠等待是没有出路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唯一出路就是举全行业之力,整合行业资源,抱团自救。发挥行业资源的放大效应,以创新促进转型,以改革驱动发展,在传统的物业服务业中注入现代管理元素,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产出附加值,积极引入现代新技术,改造传统物业服务,使之成为高技术、知识型的,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的现代生活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