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道路与车辆管理(道路的基本知识与规划)

发布于 2018-03-23 00:00:00

第十篇道路与车辆管理

一、道路的基本知识与规划

城市道路

城市中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门用地,联系城市的每个组成部分(市中心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对外交通枢纽、仓库与公用企业用地、公园、体育场等),并与郊区相贯通。

城市道路种类

按道路在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与时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将道路分为不同类型。通常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

是为较高车速的长距离交通而设置的主要道路,为保证车辆高速安全行驶,要求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与其他道路交叉时应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小的次干路相交时,可采用平面交叉,但要保留修建立体交叉的可能。在行人集中地点设人行天桥或地道。

主干道

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为连接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跑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的形式。主干道一般红线宽度为4Om左右,车行道路面宽14~18m。

次干路

是城市交通于路,兼有服务功能,它配合主干道组成道路网,起着连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放交通的作用。一般红线宽度为30m左右,车行道路面宽12~24m。

支路

是次干路与街道路的连接线,解决局6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5m左右,车行道路面宽9m。

城市道路构成

城市道路通常由地上和地下不同功能部分及设备所组成。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带、街沟、交通设备以及地下管线构成。

车行道

供汽车、无轨电车、摩托车、拖拉机等行驶的机动车道;供有轨电车或轻轨车行驶的专用车道z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等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供步行交通用的道路。可选用不同材料修建,其长度按占有道路的长度计算。

绿带

起卫生、防护、美化和分隔快、慢车道的作用。

街沟

供排除地面水用。

交通设备

为了交通畅通和管理,常在道路上采用一些设备。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安全岛、护栏、临时停车场和公交车站台等。

地下管线

地下铺设的各类管线。如上下水管、电缆管网、煤气管道等。

道路路面结构

路面是由各种不同材料分一层或多层,按一定厚度铺筑在行车道上的结构物。路面通常由面层、基层和垫层所组成。

面层

面层因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压力,水平力和大气温度、湿度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因此应选用高强、抗冻、耐磨材料铺筑。面层为磨耗层。

基层

基层为路面主要承重层,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它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面层使用品质,变形过大会引起薄层面层被拉裂而遭破坏。

垫层

垫层是在气候、水文不良的路段,为提高路基稳定性,改善路面工作状态,在基层以下,路基以上放置炉渣、沙砾、碎石作为垫层。

普通道路

普通道路,指碎石级配路、卵石级配路及铺有沙砾、炉渣、石灰炉渣、碎石路表面处理、方头弹石等路面的道路。

胡同、里弄

指路面宽度不足3.5m的道路。

道路网密度

指每平方公里城市面积上的平均道路长度。计算公式为:

道路网密度=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指平均每人拥有的道路面积。计算公式为: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道路照明密度

一定的道路上路灯的稀疏分布程度。因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街道,路灯杆的问隔以及每盏路灯的亮度不尽相同,因此计算路灯照明密度有两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1)路灯按盏数计算

道路照明密度=

(2)路灯按功率计算

道路照明密度=

路灯装置率

指装有蹄灯的道路长度占道路总长度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路灯装直率=

人车交通分流道路系统

通常是由车行和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所组成。交叉处都设立交,这种形式一般用于私家车较多、生活水平较高的居住区。

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主要是指居住区内私人小汽车和人共用一条道,我国目前大多数居住区都采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

这种形式是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基础上,另外设置一套联系居住区内各级公共服务中心或中小学的专用步行道,但步行道和车行道的交叉处不采取立交。

居住区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根据居住区特点,道路规划布置应考虑以下要求:(1)其小区内部道路不能有过境穿越居住区,保证居住区内的安全和安宁;(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车站之间距离不宜大于500In;(3)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人口处;(4)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是指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道路,包括附属设施有机组成的道路体系,即汽车交通干道系统和生活服务性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

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确定道路网结构型式、组成以及路幅宽度及停车场等的分布。它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必须结合城市性质与规模、用地的功能分区布置、交通运输、自然地形、现状,以及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环境保护和建筑布局等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反复比较来确定;使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组成一个系统完整、功能分明、线形平顺、交通便捷通畅、布局经济合理的城市道路网。

自行车道

专为自行车行驶而修建的道路。

自行车道规划

其规划包括的内容,首先是自行车道同的确定,并定出各段自行车道采用何种型式,专用自行车道还是与非机动车道合一,非机动车道是除供自行车行驶外还供三轮车、板车等非机动车行驶。它一般布置在道路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与机动车道间以划线标志或分隔帘(一般用护栏分隔)。

城市道路附属构筑物

道路构成以外的,为道路服务的构筑物。一般包括挡土墙、渠道倒虹吸、小桥涵以及常用小型构造物和平石、步道小挡墙及台阶、护栏和标柱、防浪墙及挡水墙、边沟加固、水簸箕和跌水等。

居住区道路规划原则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F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人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考虑居民小汽车的通行;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居住组团(级)道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人口的道路。

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居住区道路分级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居住区道路宽度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道宽度5~8m;组团路:路面宽3~5m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居住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的最小距离

居住区竖向规划

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

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人;(2)居住区线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没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5)宅间小路不计人道路用地面积。

道路构造

道路构造是指道路的构成,包括组合原理及构造方法。路基、路面是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路基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一般用当地的土石填筑或在原地面开挖而成的道路主体结构。包括路肩、边坡、挡土墙等。

路肩

路肩是路基的组成部分,是位于路面两侧边沿的路基构造。

边坡

边坡是路基的组成部分,是位于路基两侧腰部的路基构造。

排水设施

排水设施是路基组成中起排水作用的构造部分。

挡土墙

为了防止天然地面向道路塌方时而构筑的路基挡土构造部分。

柔性路面

主要包括用各种基层(水泥混凝土除外)和各类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或块石面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柔性路面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路面结构本身抗弯拉强度低。

刚性路面

主要指用水泥海凝土作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沉变形极小。

半刚性路面

半刚性路面是从柔性面中划分出来的一种路面形式,其面层是沥青混合料,基层是用水硬性结合料稳定的材料。

泥结碎石路面

泥结碎石路面是一种以碎石为骨料,以粘士为结合料所修筑的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结构材料浇筑而成的刚性路面。

混凝土整体路面

以200mm厚卵石或碎石为基层,以l20~22Omm厚混凝土为面层的适用于行车的路面。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