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到“财务”,为何步履艰难

发布于 2022-04-14 00:00:00

从“会计”到“财务”,为何步履艰难:

关于财务负责人为何难以从“会计”走向“财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声音:

财务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几个坑,繁琐的日常基础工作让人无暇顾及公司经营方面的事情,往往只要企业负责人签了字就认账,不会过多去想为什么,份内“会计”事都忙不完,再抽出时间主动参与经营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财务核算、运营、内控等职责交叉在一起,部分业务发展模式不尽统一、核算细节随之亦不尽清晰,核算是财务工作的原点,如果事后核算反映提供的数据不能和非财务数据结合在一起,也就很难谈事中控制与事前筹划了。

管理工具以及管理软件缺乏,工作整天为excel所绑架、所疯狂,成为“表哥表姐”,巧米也难为无米之炊,拿什么数据来做经营管理?

企业有时候过分强调规范,强调用财务制度约束其他人的行为,思路得不到拓展,走到哪里都是内部检查控制,外向性不足,很难看不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影响了对经营事务的参与。

受自身知识范围和工作方式的局限,往往对财务以外的业务领域涉及不多,很难去应对内外多方关系,业务涉及不到,又多年不用,“财务”工作的武功有些荒废了。

从上述声音不难看出,在公司运作中,基于职业习惯的财务负责人多数都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核算结果、报表统计上,也就是“会计”工作上,而未能真正的去关注过程(或者想去关注过程亦不得其法),关注“财务”工作,自然也就停留在执行结果的层面。

从“会计”到“财务”,如何坚实起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转变观念,深入业务;自我培养,内外兼修,是财务负责人实现转型的关键。

转变观念,把自己放进业务,摆脱职能部门台上管理的传统观念。有这样一种说法,你经常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成什么人。工作现场有神灵,当你愿意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接触经营人员,了解和参与经营过程,充分利用财务人员的优势,以准确、生动、专业而非生硬、机械的数字揭示结果,并大胆的根据判断对经营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没有哪个决策者会拒绝你这个参谋,财务负责人自然就不会只执行结果。财务在业务事前规划参与的越多,在经济行为调节上做的越多,离一个合格的决策者也就越近。

单纯物业服务费形势下,业务相对简单,财务管理更多只是准确核算,做好事后报告统计分析即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新形势下,成千上万的客户在财务上意味着什么?停车场的饱和收入如何计算?新业务盈亏平衡点在哪里?以及越来越多的可行性测算,现金流指标,不同方案评估对比等事项,都需要财务人员更加的专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快速成长。另外,财务负责人还要培养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曾经有种“T型人才”的说法,是指按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用字母“T”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财务人员从“会计”向“财务”的转型,就是将自身培养成T型人才的过程。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财务人员从“会计”向“财务”转型,是指财务人员更应该在管理会计方向上着力强化,自我培养,在管理资源上多倾斜,在管理精力上多投入,身体力行,积极探索,并不是说核算和内控工作不重要,恰恰相反,没有基石,哪来万丈高楼,核算与内控就是这块基础,只是核算更需要专业分工,原点夯实;内控工作更应该注重实效,抓好系统建设以及关键控制点流程的标准化固化,营造良好的工作基础环境。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