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常见三种警示牌的错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警示牌,现在已经成为各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标配。其设置的目的,无外乎提示和警醒物业使用人遵守社会公德和管理规约,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个愿望无疑是十分美好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相当多警示牌的作用微乎其微,基本上属于聋子耳朵——摆设,劳民、伤财、加堵、添乱。
物业警示牌的警示内容,昭示的基本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文明守则。诸如“禁止高空抛物”、“禁止乱丢垃圾”、“禁止攀折花木”之类,均属于常理范畴,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耳熟能详。如果觉得笔者说这些警示牌是聋子耳朵言过其实,那我们不妨从分析受众的反应入手,看看警示牌有没有功效以及功效到底有多大:
第一种类型:认知警示内容并能够自觉恪守的。有着良好道德素养的物业使用人,严以修身,已经形成了的习惯。他们举止文明,源于内在修养,而非外在压力。再在他们耳边、眼前没完没了地叨叨一些说给娃娃听的东西,就像总提醒大学生一加一等于二,不仅多此一举,可能还会给人“X眼看人低”的感觉。
第二种类型:知晓警示内容但仍旧依然故我的。环顾我们身边的成人,没有受过学前、小学、中学等系统教育,还有岗位继续教育的寥寥无几。然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管、养、训,未能让所有人都具备文明习惯。物业公司想靠寥寥数字的警示语,就改变人家多年屡教不改,一直没有被扳过来的俗举陋习,恐怕有点太自不量力了!
第三种类型:不知警示内容也确实需要提示的。那些懵懂之中的幼童,刚刚触及到社会,正处于善习良俗的认知和养成时期。他们缺乏对形象美丑、行为善恶、举止雅俗的基本判断,即使能够判断也不够稳定,确实需要时时加以提醒。不过他们尚不具备文字语言的接受能力,对他们来说,那个警示牌只能当画看。
这样,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素质高的、自觉的用不到警示;素质差的、不自觉的警示了也没用;真正需要警示的又看不懂警示牌。如果硬要嚼扯儿,警示牌也并非一点作用也没有,那就是当上级检查时,显示自己管理到位了;当出了问题时,证明自己管理尽责了。可说来说去,它终究还是没有摆脱其“摆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