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校这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除了系统理论学习之外,实践环节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总体上大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本文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新体系。中图分类号:F293.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08)11-0096-03我国高校这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除了系统理论学习之外,实践环节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总体上大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大学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某种专业知识和谋生就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迎接竞争和挑战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国外物业管理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从业人员,无论是经理、工程师还是操作工,都要具有一定的学历,还必须接受必要的岗位教育。我国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了物业管理专本科相关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为物业管理行业输送新鲜血液,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物业服务企业,加剧了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而国外大型物业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后采取“人才本土化”的策略,降低成本,他们会从国内物业服务企业中高薪挖走项目经理等人才,这对国内物业服务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打击。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内的物业服务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招揽大量的人才,留住优秀的人才。如果拥有一流的团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国内物业服务企业就能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招投标,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那么高端物业管理人才如何培养?我们知道物业管理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人的;而光有实践经验,没有相关知识储备,也没有太多的上升空间,在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容易陷入瓶颈,难以自我超越。高校提供了一个培养人才的平台,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会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反之,实践教学浮于表面,形式主义,一味强调理论教学,学生毕业后会很难适应社会需求。那么就目前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建设而言,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呢?一、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分析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实践教学不受重视,缺乏专业特色。国内很多高校,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错误认识。实践教学常常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和科学的考核体系。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学校开设了《物业管理概论》、《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物业管理招投标》等必修课程,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物业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每门课都有相应的学分和学期末的考核制度。而与理论学习所占的学分和学时相比,分配给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要少得多,这与实务性极强的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明显不符。不少学校把实践教学安排在了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回家自己找单位实习,开学时交份实习报告即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去找单位实习,而是从网上抄份实习报告回校交差,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空洞无力。还有一些学校把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简单地采取请专家做讲座、外出参观等形式,无法突出物业管理的专业特色。(二)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松散,内容陈旧。很多高校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组织管理松散,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不明确,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一些领导并不真正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政策的制定以及落实方面偏重理论教学,因而不能对实践教学的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领导不重视,组织管理不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限的师资因为得不到适时的培训,无法更新知识储备,存在知识老化,视野局限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教学见习、实习、课程设计及实验教学等环节。物业管理专业实务性强,政策性也很强,会随着国家最新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作相应的调整。近两年来,《物权法》和《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相继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和《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也作了相应修改。而一些学校的物业管理课程教学实习与课程设计内容陈旧,更新慢,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由于观念落伍或实习任务不明确,无法完成既定的实习目标,使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三)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基地建设缺乏持续性。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制定实习计划时,未能很好地结合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安排学生去一些物业服务企业参观,走马观花,学生回校后感觉一无所获。学生事先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参观时不能发现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参观并没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产生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趣及探究问题的热情,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参观的任务,实践效果很不理想。而在校外企业成立的物业管理实践基地,缺乏持续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企业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商业利益方面都没有从合作中得到很多的好处,因此在指导学生和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方面不太积极主动,有很大的保留,学生无法得到切实的锻炼。有些物业服务企业一开始积极地商讨高校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却只是为了取得业主的信任和好感,达到营销的目的。一旦达到目的,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就不闻不问,缺乏热情了。二、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探讨高校实践教学的新体系(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有的放矢,打造一专多能型人才。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学分、学时,学校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见习、实习、学期论文、毕业设计等)的学分和学时,一经确定,就要认真执行,不得随意变动。而实践环节如果缺乏理论的正确指导,就会走弯路,盲目而没有效率。国外许多高校即使在理论教学中也极为关注学生实践动机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寓实践锻炼于理论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将来要面临的实际问题。如《物业管理招投标》的课程教学中,安排实践性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投标的几家物业企业,围绕标的,进行竞标,每个小组课后认识研究招标文件,到现场察看、实地测算,在投标书中体现创意十足的管理方案以及符合实际的成本预算,再请资深的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物业企业领导及一些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到学校当场开标,就投标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由各小组派代表现场答辩,最终定标。通过这样的模拟,学生对招投标的流程、原则、策略等,有了深刻的理解,毕业后进入物业企业就能迅速上手,圆满完成任务。将实践教学渗透到理论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光了解房屋结构、设备、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房地产有关理论和开发、经营、管理、估价等基本知识;熟悉《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精通外语和计算机知识,还能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综合组织及协调能力以及公关、谈判及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等,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二)加强组织管理,与时俱进,打造创新型人才。学校要为物业管理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从领导到专业教师立志搞好实践教学,体现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积极联手房管局等业务指导单位,开展紧密的合作,本着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物业管理人才的共同目的,精心选择形象好、管理规范的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实习场所。学生到这些企业实习,能够更好地熟悉企业的运作及岗位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及工作流程,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具体操作先由学校专业主任与房管局的有关负责人及实习单位的领导,共同协商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力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实习期间,学生除了重点熟悉所在实习单位业务工作外,还要收集有关物业管理法规、市场、城市建设、相关税费等资料,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正式实习之前,由专业主任与指导教师进行实习动员,到班里宣传实习的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挑战。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除了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以外,还要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实际业务流程、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为何法律法规作这样那样的修改、修改后对实际操作有何积极的影响、有哪些条例精神现实中依然难以贯彻、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修改等问题。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增强师资力量,与时俱进,打造爱动脑,勤动手的创新型人才。(三)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形式多样,打造实干型人才。物业管理专业,实务性很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多层次的实践设计,使学生能够全面熟悉物业管理实务操作的各个环节,逐步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抱着培养物业管理后备人才的共同目的,学校应与政府房管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一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多个见习、实习基地,有序合理地安排实务课内见习、整周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由政府、物业管理协会、企业、学校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业管理委员会,对专业实践进行全程指导。物业管理实践教学形式要多样,可以请专家做讲座,可以观看实务方面的影像资料片,可以在校内由学生组织“物业管理协会”等社团,定期组织活动,由当地的房管局有关部门、物业管理协会、明星企业给予指导,可以组织实地参观学习,可以到企业见习、实习等。而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仅将目光投向校外的一些信誉好的企业,而是可以将自己的校园园区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如今大学校园园区的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争相研究的课题。身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学习、生活所在的园区,结合物业管理相关知识,提出最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而校外的实践基地建设要贯彻“平等、互利、长效”的原则,首先是平等,校企合作,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双方应该是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是互利,实践基地建设不能只是一方受益,要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学校要在人才培训、难点攻关等方面为企业基地提供切实的服务,而企业要为学校培养实干型人才提供现实基础。最后是长效。学校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研究怎样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使企业更乐于与学校合作,从而成为学校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签订《物业管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通过书面的形式将双方的责、权、利加以明确,这样就能使双方的合作有据可依,出了问题有据可查,有利于长期合作。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它的内容和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企业的岗位及职责也有所不同,因此,培养“一专多能型”、“创新型”及“实干型”人才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探讨高校实践教学的新体系,拓展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思路,使学生不但有全面、扎实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规范、高效的现场操作能力,能妥善处理各类纠纷,有较强的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参考文献:[1]徐放.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8(1):88-91.[2]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1):72-73.[3]韩朝,陈凯.物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4]谭善勇.现代物业管理实务[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