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居家养老,也有学者称之为社区养老、社区化居家养老或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等。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服务的新型养老方式。根据我国实情,本文提出了物业管理企业要通过助力居家养老,在主打亲情品牌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93.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08)02-0090-02据国家民政部的资料显示,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共同关注。各国政府、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就老龄人怎么养老,以方便老人的同时减轻因为老龄社会带来的人类压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而居家养老是目前普遍认为养老方式中比较好的一种模式。所谓居家养老,也有学者称之为社区养老、社区化居家养老或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等。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服务的新型养老方式。该养老方式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将是一种理想的养老方式。早在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为了解决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给老年人居家养老所带来的矛盾,国际组织和学术界极力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事业,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设法使年长者能够尽量在其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并为此建议“社会福利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方面的服务。”1991年《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强调“老年人应尽可能长期在家里居住”和“老年人应该得到家庭和社区根据每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而给予的照顾和保护”。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再次强调“大会注意到全世界发生史无前例的人口老化现象……确认老年人有权享有追求和获得最高程度的健康的权利;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将需要全面的社区和家庭照料。”大会通过的《2001年全球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的奋斗目标》中把“支持以社区为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服务与照顾,并组织由老年人参加的活动”列为八大奋斗目标的第三项。1997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三十五届会议临时议程》对1999国际老人年的活动重心包括“吁请各国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以满足老年人在其家庭、社区和社会公共机构内个别得到照顾和供养的更多需要,其中应考虑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环境。”我国政府对老龄工作同样非常关注。2000年,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提出:努力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大力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风气。该决定还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岚清曾强调指出:“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老龄工作的落脚点也应在社区”。2001年6月,民政部在全国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简称“星光计划”。“星光计划”的总体要求是: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福利金的资助为手段,充分依靠区、县政府的组织领导,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大力挖掘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为社区照料提供载体,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党的十七大也重点提到加强老龄工作等在内的民生工程建设。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研讨和保障老龄权益。比如湖南省《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目标是完善优待老年人的政策,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成果,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服务落实。并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居家养老社会化、机构养老规模化、社区养老专业化的新格局。新加坡,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对居家养老都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部分城市也开始了居家养老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居家养老,无疑对缓解人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压力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纵观中国目前的国情,特别是在城区,很多小区已经或大多数由物业管理企业接管,那么,在新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前,作为直接与业主(含居家自养或其他老人)打交道的物业管理企业,如何寻求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自身品牌的树立呢?笔者认为,物业管理企业正好可以借助老龄社会带来的这个机遇,助力居家养老——打亲情品牌,赢企业竞争力。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尊老敬老爱老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并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实施。像成都天天新物业管理责任有限公司那样,通过张贴《为空巢老人免费服务的公告》在征得业主和居委会的支持后,迅速出台了《为空巢老人免费服务的实施细则》:确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以及服务的重点。凡年满60岁以上、身边无子女、亲属、保姆照顾的“空巢老人”,就能享受到公司的免费服务;按老人们的不同情况,实施有特殊需要的针对性服务;特别关注高龄、丧偶、起居困难和经济情况较差的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一次询访;打扫清洁卫生;代交天然气费、电话费、水电费,物管费上门收取;陪同老人上街购买米、面、油等,并帮助老人们提拿重物;老人生病时,尽快通知亲属和原工作单位,并立即陪老人上医院;陪老人聊天散步,组织学生上门慰问;设立“老人休闲园地”,组织老人参加娱乐活动和与身体状况相应的体育活动;动员社会和其他业主给老人给予帮助。还特地设立了独特的“愿望墙”,老人们有什么心愿,就写出来贴在墙上,即使不是管辖范围内,只要是老人的愿望,也都给予圆满解决。同时还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中没有的,只要老人需要的各种服务,都尽力、尽快地予以满足。公司实施该细则的直接利益是获得了2007年9月在成都市举办的“快乐社区·物管月”活动中“十大人气物管”和“八大金牌物管”的荣誉称号。二、在所管辖的小区内对年龄满60岁或以上的老人进行摸底(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子女工作情况,亲人情况以及以前单位情况等)并进行建档设档管理,以便更好地服务老人。完成了老龄人员的建档后,物业管理企业在主打亲情品牌,赢取其市场竞争力时可以考虑如下做法:通过号召、组织老龄人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定期举办各种老人活动班,让部分身体健康、乐于助人的老人去关心那些比自己年老的人、形成以老带老,以老帮老的良好社区文化。逢年过节举办各种活动且把爱老护老助老融入活动中(比如举办文艺节目,送春联,拜年等);同时物业管理企业配备专业的爱心人员,定期给部分空巢老人清洁、做饭、陪老人聊天,带给老人精神慰藉,让老人享受生活乐趣,同时减轻因为子女不在家双方担忧的局面。三、让业主定期进行优秀员工评选。把员工对老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作为员工能否评优的重要考核指标,参与评选的员工必须接受业主的投票。这一方面加强了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感和爱心、奉献精神;同时也让业主更好地了解物业管理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能让业主感动并参与进来的物业管理,无疑是成功的物业管理,也是物业管理企业在新的时期赢得市场的一项较好的举措。新时期,物业管理企业如果能善于把握老龄化社会问题带来的巨大机遇,无疑对其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老龄产业化以及相关的助老敬老政策部分已经出台。物业管理企业若能抓住老龄工作“政府主导,家庭担负,社会参与,物管执行”的新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参考文献:[1]熊必俊.论人口老龄化与建设人本住宅和亲情社区[J].住宅科技,2004,2.[2]张元端.“亲情社区”住宅小区开发的新亮点[J].开发与建设,2004,3.[3]石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4]王放.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服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5]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商业研究,2005,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