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发布于 2022-05-02 00:00:00

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物业管理行业的理论研究

我国物业管理一方面是人才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理论知识来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端人才。理论是实践的指路明灯,为实践提供方向和引导。要坚持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全行业理论研究的力度,研究、解决、检验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夯实行业的理论基础。

(二)加大高等院校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投入

近几年来,我国设立物业管理专业的大中专、高等院校越来越多,但是面对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面对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面对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各大中专、高等院校还应继续加快增设物业管理专业的进程,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物业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和行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交流合作

各教育培训机构与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与各级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他们拥有丰富的师资资源、政策法规资源和市场需求信息,通过与各级物业管理协会共同搭建物业管理培训平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打造校企合作、强强联合的培训模式

应当发挥教育培训机构和物业企业的各自优势,按照“供需结合、校企合作、强强联合”的模式开展教学与培训。物业管理企业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上重视培训,教育培训机构要重视市场研究,主动与企业合作,才能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物业管理人才。

近两年来,笔者所在物业公司主动与省内外高校联系,先后与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尤其是我们与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进行了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其具体做法是:

1、公司高层定期到青干院为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办讲座,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更加坚定了学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举办“明德杯”系列活动。近两年来,我们与青干院联合举办了“明德杯”迎新生文艺晚会、“明德杯”毕业生文艺晚会、“明德杯”物业管理知识大奖赛,一方面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3、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设立“明德奖学金”。目前,我们已成为青干院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最大的实习基地,每年接收近150人次的学生实习,同时我们还在青干院设立了“明德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本专业品学兼优、家庭贫寒的学生,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许。

4、建立人才储备制度,实行“定单式”教育。我们在青干院2005届大学生当中选择了近80人,组建“明德物业班”,进行“定单式”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由企业高管进行授课,以举办专题讲座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灌输,让其提前适应公司运行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及各管理处见习、实习,并以物业现场为课堂进行实务操作培训;每学期进行考核,并对品学兼优者予以奖励;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公司工作。

通过近几年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大有用武之地,物业公司大批吸纳物管专业的学生是解决“人才瓶颈”的重要渠道。

(五)加快企业发展,为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空间。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物管企业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为高校物业管理的学生提供用武之地、成才之地、发展之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1、实行“见习经理”制度。近两年来,公司选配了一批大学生到项目上担任见习经理,让管理处经理“一带一”,较好地传承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人才的快速成长。

2、实行“预备管理处经理制度”。为了建立人才梯队,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我们建立了预备管理处经理制度,即确定部分大学毕业生为预备管理处经理,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外出考察,为将来胜任管理处经理提前做好准备。

3、实行“导师制”。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弱点,部分学生成才较慢,公司根据这一实际,建立了“导师制”,即明确主管以上的优秀员工带“徒弟”,手把手地教给大学生们各种实务操作技能。“导师制”树立了大学生们的信心,也缩短了他们适应企业的时间,使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公司团队达到岗位要求。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