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开发人才资源是学院和企业利用双方资源和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适应企业不同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双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共赢,满足人才供需双方客观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
笔者所在公司从2002年起,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先后与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上海服装行业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光启学院、上海东辉职校、西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形成了校企合作关系,利用双方资源,培养和引进了200多名各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实践使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了改善,实现了企业人才的有效储存和长期输入。
以企业需求和市场发展为导向,寻求校企合作伙伴
物业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形态,整个培训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在国内很少有院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因此经过专门培训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十分缺乏。虽然行业和一些企业内部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但由于缺乏教学的系统性和对理论的正确把握,加上物业管理的实务运作涉及的边缘学科相当宽泛,因此,远远不能满足物业管理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开展行业、企业与院校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又能促进企业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双向选择。
公司坚持以企业需求和市场发展为导向,在选择校企合作伙伴时,注意挑选有共同目标和合作基础的、特别是一些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方向的院校。这些院校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为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服务。在合作中,院校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都能与企业互动,按照企业提出的岗位标准为企业“量身定制”。在选择教育模式上,公司主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院校采取不同的方式。
一是校企互动式。这种模式是教育过程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确定培养方式,而且根据学校的要求,参与课程培训和推荐师资等工作。如我们在与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合作中,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介入,把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物业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录用进公司的学生均反映在校期间的物业管理实务培训收益很大。
二是订单培养式。即企业根据一定阶段发展的人员需要,与学校协商要求按照企业所需岗位的具体结构要求和岗位标准,公开招考专门的学科,实施学生的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培养模式。我们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物业管理大专专业课程班,定点培养公司需要的物业管理干部;与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合作开设了物业管理礼仪服务专业课程班,为企业培养现场管理业主接待人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和学校共同签订定向的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共同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并与学生双向选择就业。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职业生涯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学校能更多地给予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和综合素质比较高。
三是企业主导式。即以企业为主的教学模式,企业和学校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这种模式也是一种订单式教育模式。在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物业管理大专专业课程班时我们采用了这种合作模式。学院专门聘请笔者所在公司16名资深的管理以及现场技术专家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和讲师,学院除了负责其他专业课程的传授外,由笔者所在公司的兼职教授和讲师承担全部的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这种合作模式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和教学积极性。
四是岗位见习式。即采取企业提供教育资源、建立见习训练基地,学生毕业前半年直接到企业上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见习期满继续留用在岗实习,经过上岗实习后择优录用。这种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的教育模式,我们在与上海光启学院、上海东辉职校、西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中都作了有效的尝试。
以双赢为利益驱动,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
物业管理产业化的发展和大量智能化物业的出现,对企业人力资源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物业管理企业要快速发展,必须大力重视和培养人才,运用各种有效方式挖掘人力资源。而校企合作构筑人力资源建设平台,是一种“短平快”的人才孵化器,针对性高,见效迅速,供求双方互动性强,有利于建立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利益驱动机制。
由于校企合作是人才供需双方的自身要求,企业需要优秀的应用人才,院校需要各类合适的岗位满足学生的就业愿望。校企合作把岗位需求和就业要求提前结合,通过校企合作院校能掌握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强,避免盲目性。而企业由于参与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缩短了对员工的考察和培养时间,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便捷的方式获取了优秀人才。我们在加强与学校合作中,坚持市场化运作,努力培育互利双赢的利益驱动,这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我们认识到,企业在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支持教育事业既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与院校合作时,公司要求管理部门和兼职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讲课时的操作案例运用,在现场基地实习中,也安排专人带教,落实具体责任,形成“师傅带学生”的制度,不是单纯地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而是积极调动学生对物业管理工作和实际岗位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并且积极为院校提供各类见习岗位和教学实习基地,满足学院培养综合人才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的需求。通过合作,使校企双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形成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工协作、精简高效”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开发战略。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企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将从学校引进各种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每年确定校企合作的定量目标。公司将人力资源的发展同生产、经营计划一起列入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公司还实施了兼职授课讲师业绩考核制、津贴制等激励机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国、日本、香港、澳大利亚考察学习物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开阔视野。努力将企业的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相结合,以注重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在进院校授课和现场实习的方式上,注重教学的多样化,综合运用专题讲座、参观访问、案例分析、操作演示等形式,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使学生感受企业的文化,提高他们对公司品牌的向心力。公司还与校方建立定期的协商制度,根据校方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形式,注重将企业内部岗位技能需要与社会职业技能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不仅满足了企业管理岗位对学生技能素质的需要,还为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了更广的选择空间。
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拓展和延伸,它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有利于被教育者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但由于校企双方经营特性的不同,对教学活动的环节较难进行督察和评价,这是校企合作应该着重解决的课题。
在实践中,公司坚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与学校共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在与每个学校合作时,都主动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将课程评价标准与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首先建立相关合作基础文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方案》、《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办法》等;二是建立校企双方高层管理协商制度,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如校企合作委员会等;三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强化激励机制,根据学生反映和学科考试成绩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调整。
除了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外,学校还注重录用和招收素质好的学生作为专业培养对象,企业提供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在实践中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他们的熏陶,让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的精神,树立起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这些实训教育,企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双方优势的发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结合,解决了校企合作制度环境的不足,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应用型人才是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产学互动、共同参与、定岗实践、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好方法,也是当前解决物业管理行业人才匮乏的重要途径,对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倡导人才与事业同步发展,在企业内建立应用型人才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