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业管理自诞生以来的20多年中,发展迅猛,从沿海和各大城市向全国范围快速铺开,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势头。应该来说.小区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通过实施物业管理,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房产保值增值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在行业迅速膨胀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的是行业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在物业管理发展到今天这个诸侯争霸、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大家似乎更应该回过头来,静下心来,冷静地想想是哪儿出了问题,为什么会面临这么严重的信用危机。如何建立行业信用管理体系来进一步规范行业的运作,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诚信缺失是一个社会问题,有着广泛而又较为深厚的社会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作为信用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经营者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以假冒伪劣的产品或服务欺骗消费者。有人甚至戏称,“除了飞机大炮,什么都敢伪造”。民间也流传着“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俗语,似乎经商就一定要奸滑,否则就不能赚钱,这是产生信用意识淡薄的社会思想基础。有专家指出,中国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冲击.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信用危机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据权威机构的研究和统计,我国每年因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855亿元人民币。可喜的是,诚信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撰文说:“当前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脱胎而出,信用基础十分薄弱,信用危机已经成为了妨碍我国市场经济正常快速运转的严重障碍”。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也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市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由此可见建立信用体系就成了一个全社会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物业管理行业的问题。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将对提高物管企业和广大业主诚信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物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关键是要把建立行业信用管理体系、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和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监督管理三者结合起来。行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首要的是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诚信缺失的根源是诚信意识的缺失,诚信意识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物管行业的主管部门、物业管理协会、行业杂志以及物管企业自身要长期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和业主的诚信意识。其次,政府机关要加强行业立法和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我们还应意识到,物业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立法盲区,无法可依的现象还依然存在。随着行业的发展,政府的立法必须及时跟进,敢于否定,大胆改革。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物业管理企业监督管理力度,制定行业准入制度和资质审查制度。在执法监督上.政府要敢于对违背诚信原则、败坏行业声誉的企业和行为予以查处,甚至曝光。深圳市住宅局建立的物业管理信息网,无疑为物管企业和广大业主提供了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但面对蜂拥而来的投诉,如何有效处理,如何提高处理效率,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问题。三是建立物管企业“诚信档案”,将物管企业基本情况、业绩、违背诚信的行为等记录在案,通过量化指标对物管企业进行诚信度评估,这项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另外,物管企业自身也要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预防诚信缺失问题的产生,从物管企业自身方面来分析,由于相当一部分物管企业的领导扭曲了价值观,惟利是图的经营理念支配着企业行为,使企业丧失职业道德,再加上企业产权不清晰,信用制度不完善,导致他们只注重眼前短期利益,丧失诚信原则,这对企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建立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体系也势在必行。一要强化企业诚信守法的观念和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从企业上层领导到基层员工,都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走出信用危机的怪圈,依法从事物业管理,按照合同的约定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管理费收缴率低的小区,往往就是管理上出现信用危机的小区。二要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了,责权明确了,企业失信的原动力也就消除了。三要加强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完善财会审计制度,按照条例规定定期向业主公布管理费和基金收支账目。四是企业要有超前的市场竞争意识,要懂得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也是企业的永远资本。当社会上欺诈盛行时,诚信反而成了稀缺资源,而越是稀缺的资源就越有价值。随着业主维权意识的增强,采取欺诈的手段实现盈利目的的企业将越来越现出原形,其行为也将越来越难以得逞;真正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的企业必然是那些富有诚信意识,真诚为业主提供服务的企业,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商业伦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呼唤诚信意识的尽快回归,行业渴望信用管理体系的及时建立。坚守诚信的企业,诚信能为其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反之,则会给企业自身及其客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灾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