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源头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本文从分析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出发,以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在培育行业创新型人才的实践经验为例,为未来的现代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F293.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08)10-0086-03
近年来,随着知识和创造力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面促进杭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市委市政府提出号召,以学习迪拜经验为突破口,推动杭州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探索中,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和发展是最核心的要素。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源头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立足下沙,面向杭州”为办学定位,肩负着为城市发展输送量多质优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任务。而物业管理专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更应该在培育行业创新型人才方面做出新的突破。本文将从分析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出发,结合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在培育行业创新型人才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的特征与要求
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充足的创新型人才供应是基础条件。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具备优良品质、突出才智、坚强意志,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熟悉创新原理,掌握创新方法,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劳动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人。要成为创新型人才,一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基本素质:
1、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切科学的新进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在某一学科或专业方面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具有与该学科或专业相对应的合理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以及和本专业有关的前沿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容易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顺利地开展创新活动。
2、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成果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其形式很多,主要包括复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类比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首先表现在平时的思维活动经常显示出积极的求异性及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关注客观事物的差异性、特殊性,思考问题往往采取反向思维,常以有准备的头脑去观察事物,思考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这种人还善于进行创造性想象,运用创造性的想象来填补空缺的事实,引导思维的进展,然后再进一步汇集事实,检验和修正这种臆测想象,找出真正的客观规律。
3、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创新性设想,需要运用某些工具把自己的设想表示出来,并通过实践活动使设想变成现实。人的行为能力是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是智能、知识和实践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在将“知识”转化为“创造力”,再把“创造力”转化为“创新现实”的物化劳动过程中,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桥梁”,一个人若想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理论、新设计、新产品,不仅要有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基本技能和很强的实践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创新性的事业总是和崇高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崇高的目标才可能有强烈的事业心、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创新者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一个人如果有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敢于联想、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敢于猜测,才能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不断积累,进而从中受益。
二、物业管理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正在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不断出现的新要求推动着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呼唤高素质人才加盟。我校物业管理专业从1998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培养了450多名毕业生充实到各大物业服务企业。同时我校物业管理专业也在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力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人才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一)立足行业调研,明确培养目标——核心岗位群
我们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要:通过考察物业服务企业,从微观层面分析物业管理行业需要哪几类的人才,以及哪些人才可以或急需从高职类相关专业培养;通过统计数据和经验数据,从宏观层面分析浙江省未来几年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整体需求数量。
(二)依托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
根据行业调研的结果,根据我们确定的核心岗位群以及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制定自己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物业管理专业及房地产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解决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的实现重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在培养方案中,我们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使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行业创新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施培养方案,我们要求专业教师不断吸收行业最新信息传授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方面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如通过教师启发,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他们的思维;或教师设计相应的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予以实现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中既锻炼专业技能又培养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导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写好实习体会或报告进行交流学习,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优秀人才
为了保持与行业的密切联系,我校物业管理专业与浙江金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坤和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新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优秀人才,为“打造品质生活之城”共同努力。
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共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形成了“一般物业管理员——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管理处主任”为职业生涯的物业管理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立足岗位,双证上岗”的专业特色。
大一新生——专业认识实习——指导教师带学生下企业参观实习、企业专家进校讲座(校内为主)<o:p></o:p>
<v:lineid="_x0000_s1026"to="198pt,28.2pt"from="198pt,4.8pt"style="z-index:1;left:0px;position:absolute;"><v:strokeendarrow="block"></v:stroke></v:line><o:p></o:p>
大二学生——专业实习——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指导学生为期4-6周专业实习并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和实习成绩的考核(校外实习基地)<o:p></o:p>
<v:lineid="_x0000_s1027"to="198pt,27.4pt"from="198pt,4pt"style="z-index:2;left:0px;position:absolute;"><v:strokeendarrow="block"></v:stroke></v:line><o:p></o:p>
<o:p></o:p>
大三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指导学生为期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并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和实习成绩的考核(校外实习基地)<o:p></o:p>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朝着我们既定的岗位方向发展。以物业管理员上岗证书为起点,经过工作岗位的磨练,有些学生已拥有助理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师等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为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物业管理服务创新人才的未来规划和思考
近期,浙江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五大国际管家之一的高力国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都慕名前来我校招聘学生和洽谈合作事宜,表明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确符合市场需求,这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办好本专业的信心。虽然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已经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涵,但作为快速发展的行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尤其是全球五大国际管家均已落户杭城,必将带来高端物业管理的很多先进理念,我们仍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专业的发展做好必要的规划和思考。
我们正在编写的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基于高端物业所需人才的职业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旨在培养“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物业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我们将借助于绿城、金都、高力国际等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同培养优秀人才。
根据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结合物业管理专业在培养行业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我们就以后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知识对于创新能力的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这取决于对待知识的态度。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二者不可偏废。一般来说,有了广博的知识,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能从更广阔的角度进行考察,容易发现新现象,得到新启示,提出新见解,有利于创新。知识与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取得创新性成就的必要条件。要培养物业管理行业的创新人才,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要点,除了物业管理法规、实务、建筑设备等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房地产、管理学、财务、档案管理等紧密相关的课程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创新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
(二)改变传统教学习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也在加速,这就要求高校在处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时,既重知识,更重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计划等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课堂进行改革,彻底实现三个转变:从传授、传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以教材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将缺乏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转变为生动活泼、民主讨论、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其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发展,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开设若干人文科技、社科、经济等任选课程,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选修;二是设立创新学分,规定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表现突出,或是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项科研活动,或是在市级以上相关创业大赛中获奖等等,都可以替代若干选修课或集中实践环节中对应的学分,从而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提供动力。
另外,基于当前传统专业划分过细弊端的影响,高职教育要有意识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知识领域。大学校园应该创造一种知识交叉和学科融合的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多学科知识的熏陶。例如,美国有些大学将“喝咖啡休息时间”用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交流学术思想,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就我校实际而言,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与财会、营销、文秘等专业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
(三)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培养创造性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大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实践能力。为此,高职学校就必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别要抓好教学实验、实习环节,解决当前学校实践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全力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校内实习与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和实践环节,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的不同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就物业管理专业而言,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在各项实践实习活动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强调素质教育,培育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
在高职教育中,除了专业教育,我们还应该注意德育、体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美育。也就是说,高职教育不仅要进行专业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必须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如果培养的人才只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而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那就表明教育失败了。如今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应试教育下培养了较强的应试能力,但意志品质比较脆弱,身上普遍具有骄、娇二气。针对这些不足,不能以尊重个性的名义而迁就,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塑造。现在大学生普遍具有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优点,具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可塑性强的特点,高职教育要利用这些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但需要注意,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变空洞的说教为“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陶冶。只有人格健全、意志坚定并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优秀人才和先进骨干。
四、结束语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物业管理人才,进一步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打造杭州品质生活之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恒彩.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
[2]戴凤微,周激.浙江省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3]王晓薇.产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经济,2006(3).
[4]卜宪华,蒲桂芝.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