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发布于 2022-05-02 00:00:00

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训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物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出台相对滞后,使得整个行业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长期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有些观点和做法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失去了其指导意义,甚至产生了误导;同时许多实际存在的物业管理服务需求又缺乏理论的指导;教材编写、师资力量更是普遍缺乏,许多企业存在的实际培训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造成了全行业培训普遍滞后的局面。

(二)培训市场监管缺位

目前,培训市场基本上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管理部门,也没有设立培训行业准入制度,也还没有相应的法规对培训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约束。但是由于物业管理存在着大量的培训需求,所以在全国各地兴起了各种各样的物业管理学历班、培训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及师资力量的限制,培训效果差强人意,甚至个别地区、个别培训机构出现了不重培训质量、只求经济效益的乱收费等不良现象。

(三)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培训能力差异大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在我国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房地产业起步较早,物业管理发展较快,培训力量相对较强,而在我国中部、西部的广大地区,房地产业起步较晚,物业管理发展缓慢,培训力量也相对比较薄弱,从而造成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四)企业对培训的意识误区

培训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只有通过渐进的方式来提升培训的反馈效果。但是很多企业尚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培训意识,他们认为物业培训就是取得岗位证书,这与培训机构的培训目的存在很大偏差;有的还认为培训如同救火,出现问题时才想到培训,对培训效果急于求成,没有一个系统的年度培训计划和长期的企业培训规划。培训计划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很多企业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培训过程就更说不上操作规范了。

(五)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培训效果始终是困扰培训行业的一个难题。据调查显示,在2005年,几近半数的人参加过1至2次的培训活动,而认为培训效果不好的学员占到了45%。培训效果不理想,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理论与实际的背离,没有很好的进行前期调研、执行和督导工作,物业培训仅仅只注重了授课,而考察培训的绩效、员工的操作与执行方面都没有强调。因此,只有将前期调研、授课、执行、督导这些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才会大幅度改善,培训对于企业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物业管理行业的理论研究

我国物业管理一方面是人才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理论知识来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端人才。理论是实践的指路明灯,为实践提供方向和引导。要坚持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全行业理论研究的力度,研究、解决、检验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夯实行业的理论基础。

(二)加大高等院校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投入

近几年来,我国设立物业管理专业的大中专、高等院校越来越多,但是面对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面对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面对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各大中专、高等院校还应继续加快增设物业管理专业的进程,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物业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和行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交流合作

各教育培训机构与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与各级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他们拥有丰富的师资资源、政策法规资源和市场需求信息,通过与各级物业管理协会共同搭建物业管理培训平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打造校企合作、强强联合的培训模式

应当发挥教育培训机构和物业企业的各自优势,按照“供需结合、校企合作、强强联合”的模式开展教学与培训。物业管理企业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上重视培训,教育培训机构要重视市场研究,主动与企业合作,才能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物业管理人才。

近两年来,笔者所在物业公司主动与省内外高校联系,先后与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尤其是我们与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进行了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其具体做法是:

1、公司高层定期到青干院为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办讲座,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更加坚定了学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举办“明德杯”系列活动。近两年来,我们与青干院联合举办了“明德杯”迎新生文艺晚会、“明德杯”毕业生文艺晚会、“明德杯”物业管理知识大奖赛,一方面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3、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设立“明德奖学金”。目前,我们已成为青干院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最大的实习基地,每年接收近150人次的学生实习,同时我们还在青干院设立了“明德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本专业品学兼优、家庭贫寒的学生,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许。

4、建立人才储备制度,实行“定单式”教育。我们在青干院2005届大学生当中选择了近80人,组建“明德物业班”,进行“定单式”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由企业高管进行授课,以举办专题讲座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灌输,让其提前适应公司运行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及各管理处见习、实习,并以物业现场为课堂进行实务操作培训;每学期进行考核,并对品学兼优者予以奖励;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公司工作。

通过近几年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大有用武之地,物业公司大批吸纳物管专业的学生是解决“人才瓶颈”的重要渠道。

(五)加快企业发展,为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空间。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物管企业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为高校物业管理的学生提供用武之地、成才之地、发展之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1、实行“见习经理”制度。近两年来,公司选配了一批大学生到项目上担任见习经理,让管理处经理“一带一”,较好地传承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人才的快速成长。

2、实行“预备管理处经理制度”。为了建立人才梯队,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我们建立了预备管理处经理制度,即确定部分大学毕业生为预备管理处经理,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外出考察,为将来胜任管理处经理提前做好准备。

3、实行“导师制”。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弱点,部分学生成才较慢,公司根据这一实际,建立了“导师制”,即明确主管以上的优秀员工带“徒弟”,手把手地教给大学生们各种实务操作技能。“导师制”树立了大学生们的信心,也缩短了他们适应企业的时间,使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公司团队达到岗位要求。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